6月6日,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来临之际,一场名为“‘焕’醒中华千年之美”的国际非遗高峰论坛在京华丽开启。
2018中国(国际)非遗高峰论坛背景板(姜体伟 摄)
新时代让非遗传承“活”起来
传播非遗文化是媒体的重要使命。国际在线董事长藏具林在致辞中称,国际在线非遗频道上线,是落实民族文化复兴精神的重要举措,将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他希望按照信息量大、形式精美、高效宣传的标准,将非遗频道打造成专业、高品质且受众广泛的世界非遗集成地和传播高地。
国际在线董事长藏具林(姜体伟 摄)
非遗是民族的文化印记和生活方式,是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的活态传承,新时代非遗传承也被赋予了新的智慧和创造力。有470多年历史的中医药品牌广誉远拥有三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掌门人、东盛集团董事长郭家学认为,工匠精神就是几百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做好每一件事,而创新则是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根本。
作为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播者,上海东锦食品集团董事长、上海太太乐食品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荣耀中以“新米粥”为例,阐述了匠心对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为构建一支专业的非遗传播队伍,促进非遗保护的多层次、多渠道传播,国际在线在论坛当天正式上线非遗频道。上线仪式上,国际在线董事长藏具林、国际在线副总裁何清为非遗频道总监李远、非遗频道首席顾问宋宁颉颁发了聘书。
国际在线董事长藏具林(右二)、国际在线副总裁何清(左二)为非遗频道总监李远(右一)、非遗频道首席顾问宋宁颉颁发聘书(姜体伟 摄)
上线之初,非遗频道将率先推出四大精品栏目:“非遗中国说” 、“非遗中华行”、“ 匠心对话”、“非遗生活观”。
“非遗中华行”,是第一档大型寻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旅游类节目,是传播中华文化瑰宝、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文化活动和影视栏目。
“非遗生活观”,将聚焦非遗与人、空间及生活的关系,通过一个个成功的非遗美学样本,呈现出古老非遗的现代性与品质感,以艺术点亮人生,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为推动更多优秀非遗作品走向公众,鼓励更多人投入非遗保护和传承,本次论坛还公布了“匠心创造美好生活” 系列非遗内容征集公告,国际在线产业部主编刘红公布了2018年度“十大非遗创新传承人”、“十大手工艺作品”、“十大非遗影视作品”、“十大非遗影响力人物 ”的荣耀推荐。
以工匠精神应对多重挑战
在快节奏社会,工匠精神需靠“慢”来坚守,这是否矛盾?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会长冯立昇认为,无论在什么年代,工匠精神对优秀文明的形成都不可或缺,它体现为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诚实守信的职业伦理、辛勤的实践和大胆的创新。
在非遗传承中,如何看待市场利益与工匠精神的关系?北京荣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宁颉表示,荣会将自身定位为非遗文化的传播者和非遗技艺价值的发现者。工匠精神令人敬畏,而传统工艺要获得发展,离不开市场的交流与推广,市场也是非遗传承的重要手段。
共谈非遗传承挑战(姜体伟 摄)
非遗国际交流有助维护文明多样化
正如国际在线非遗频道特邀国际顾问Ian Denison所指出,非遗对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保护世界遗产维护文化多样性是整个国际社会的义务,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责任。了解各国非遗,有助于跨文化交流,加强各国理解和尊重。全世界非遗保护工作者应一起携手,共同保护人类共有的珍贵遗产,将更多的美好留给子孙后代。
今天,在非遗领域,国际社会交流正变得越来越频繁和高效。与会国际嘉宾认为,各国人民通过加强非遗交流,能推动文明互鉴,不断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中央广电总台国广记者毛利西奥说,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接触优秀的影视作品和书籍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伊朗伊斯法罕艺术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博士马吉利表示,古代丝绸之路构建了伊朗和中国两国交流的最佳渠道,今天,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依然离不开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品等载体;伊朗伊斯法罕艺术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博士马幸福认为,传承非遗不仅需要将精美的工艺品陈设在博物馆,更需要让非遗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关联起来。
共话非遗国际交流(姜体伟 摄)
咨询:18701624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