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你心中的天堂?是被赤日镀上金衣的山丘?还是潺潺奏乐的河流?是被绿色覆盖的大地?或是生灵万物演奏的乐章?在河南蒙旗的草原,你或许能找到答案。
河南蒙旗,全名青海省河南县蒙古自治县,是中国境内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烈日给这3600米海拔的高原带来酷热的同时也给予了充分的光照,为6997平方公里之余的大地上涂抹上了广袤的绿色。
对于当地的蒙古族来说,无论是放牧或是疾驰,草原都是他们最美的舞台,逐草而居的游牧之魂使得当地人对这方天地热爱而敬畏,以至人与自然在这里交织出最为和谐的画卷。
若说草原是这幅天人画卷的画板,那么洮河便是绘制它的天公之笔。这条记载人类起源,673公里长的古老河流,位于黄河九曲之首,从其源头的额河南县到甘肃境内的大段河流,洮河边的万物充分享受着它的滋养,从基本的饮水供给、滋润草原到如今甘肃地区的水力发电,或许是知道其对子民的重要,这位威严的王者从它开始流动的那一刻便从未停歇,是当地唯一的不冻河,也是维系草原与甘肃人民生活的生命线。
牧民的一天从一碗奶茶讲起最为合适不过,蒙古人从何时起开始饮用奶茶已无法确切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饮茶习惯是由佛教经西藏传入蒙古族的。
在煮茶过程中,蒙古人不喜茶的苦涩,偶然一次加入了身旁的牛奶,二者在锅中完美的融合,既没了奶的腥,亦没有茶的涩,味道绝佳,奶茶便从那一刻成为了他们日后不可或缺的生活要素。
若说奶茶是牧民餐桌上的开始,那么糌粑则是这碗中的主角,酥油与青稞面通过最朴实的方式混合,通过有节奏的揉捏,变化成大小合适的形状,这与他们的生活有些相似。
像才旦多杰这样的牧民是当地最为常见的群体,他们是古老的土默特一族后裔,与其他地区的蒙古族不同,河南县因为地理上紧邻藏区,随着百年来的文化交融,这里的人民早已穿上藏服讲起藏语,乃至很多生活习惯也开始往西藏靠拢,然而唯一不变的是他们与草原的相生相惜,这或许是源于血脉的传承。
放牧是牧民赖以生存的根本,洮河所带来的肥沃草原使得这里成为牧畜的天堂。
欧拉羊的毛是当地人御寒的依仗,而牦牛的奶则是餐桌上无法缺席的珍馐,何曲马更是他们的骄傲,虽早已不再需要征战,但蒙古骑士的精神却深深烙印在每一位牧民心中,若是能够拥有一匹在那达慕夺冠的赛马,那将获得无上的荣耀。
今天对于才旦多杰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一家人停下手中的活计,一早便开始准备。调皮的小儿子才让多杰也被母亲从河边拽回家,穿上盛装,一场煨桑仪式,使他们今天格外的严肃。
煨桑是祭祀天地的重要仪式,几乎每家都备有桑炉,才旦多杰一行计划把这次的煨桑仪式在高山上进行,或许是因为这里与天更为接近
草原是牧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而水的地位更是印刻于他们信仰之中,干净的水除了饮用生活外,还代表着神圣,拥有净化心灵的作用。
神洱泉,水龄19830年的自涌活泉,被当地称为圣洁之水,除了水质纯净,更是富含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来此打水的居民屡见不鲜,用水瓢小心翼翼的盛水从而不污染水源是他们的无言的共识,而除了背水像索南这样来此祭拜的身影也时长出现。
索南这位年已古稀的老人在当地可能无人不知,玉树地震时,他捐献了自己600多只羊,这样的善举为他迎来了大量的尊重与赞誉,甚至得到了与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而索南内心却从未因此有过波澜,面对追问,他只会淡淡的说捐羊捐牛是很正常的事。
今天对于索南来说不同以往,在做完简单的仪式后他便要踏上自己的修行之路——徒步寻找洮河源头。
洮河源头一度认为是雪山融水,然而河南县境内并不见雪山,以致这源头一说迷雾重重,直至近日,有了发现源头其一的传说,索南决定亲自去探索寻源。
草原对于想要穿越它的双足太过广袤,天地之大与人之渺小在这场旅途中显得太过悬殊,这是一场人对天表达敬畏的旅途,也是自我净化的修行。
日月轮转,风雨呼啸,自然的变幻对于修行者来说是最好的洗礼,直至索南寻到源头的那一刻,这场修行才画上终点,那是距离李恰如山不远的一处泉眼,在山间静静地流淌,显得异常宁静。
洮河无疑是自然对游牧民族的恩赐,人们也足以珍惜这份礼物,哪怕烈焰再艳,也决不会在洮河上游洗澡洗衣,生怕对其造成一点污染。
即使如此的爱惜,随着岁月的推移,洮河依然出现了隐患,水土流失的现象成为河水干涸的先兆。
滋养这片芳土千年,洮河在每个人心中都无比神圣,除了当地,洮河对甘肃省的饮水和发电更是有着关键作用,水土流失犹如慈母患病,地处洮河源头的河南县人民毫不犹豫的担任起治理洮河的大任。
为了稳固土地,植被是最好的防护,河南县面积最大的植被无疑是他们世代栖息的草原,而不起眼的垃圾却成为了草原的一大杀手。
繁茂的草地便于垃圾们的“地下工作”,不可降解的材质通过慢慢侵入土壤,将毒性慢慢扩散,继而草也就渐渐枯萎死去,尤其是每年7、8月,随着旅游的旺季,垃圾也随之多了起来。
草原上不只有牛羊和牧民,像斗格加和他的队伍也时常现身,这支队伍规模不大,通常由牧民与大学生组成,不计报酬,完全自愿,他们是清洁草原环境的志愿者,而像这样的队伍这个人口稀少的县城还有十几支。
面对自然,斗格加一行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捡拾,一弯腰一伸手,这样的动作反复了无数次。
随着自有的意识和政府的宣传,保护环境成为河南县每一个居民犹如三餐的日常,但小规模的行动对于洮河治理只是杯水车薪,对河流源头进行彻底的保护成为了政府最为重视的任务。
经过了一系列研讨,建造洮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成为正中问题靶心的锐箭。湿地公园犹如保护洮河生态的屏障,将原始的自然面貌完美的保留其中,同时成为河南县将来最为吸引游客的美景之一。
如今的湿地公园自成天地,草原、河流、湿地用它最原始的面貌向世人炫耀着自然的神工鬼斧,而雪合多正是被此吸引而来的身影之一。
雪合多是河南县当地人,有些不同的是他从事着摄影工作,这在朴实的牧民中显得有些时尚。
前不久,雪合多为了能有更多的拍摄视角,不惜花大价钱为自己添加新的装备——航拍器。
今天他决定小试牛刀,随着高速旋转的机翼,航拍器缓缓升空,在雪合多灵活的操纵下平稳前进,或许从今天起能俯览这片山河的除了雄鹰还会有雪合多了。
随着洮河源头的保护,生态不只停留在了表面,更深层的历史文化同样得到了发觉。
从第一位踏入洮河的蒙古亲王,到古老神秘的茶马古道,历史从一草一木以及人类记忆传承中被搬运到河南县博物馆。
洮河源湿地公园为维护洮河生态带了的巨大的成果,这激发了蒙古人内心的探索欲,维护水源成为了河南全县生态升级的开始,而更大的行动将接踵而至。
在河南县城行走,除了独特的民族服装和路人脸上和煦的笑容似乎与其他地方别无二致,而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里不见塑料袋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纸箱和统一的红色布袋。
禁塑令是河南县为生态颁布的第一条法令,随着政府对禁塑理念的宣传以及对民众生态意识的引导,十年的时间,河南县已经不见了塑料制品的踪影,这成为了当地人最为骄傲的一件事,若是有不知情的游客问起,经常会笑着说我们河南县一个塑料袋都没有。
公保东智是一名刚刚加入有机畜牧局的的毕业生,与牧民一样,他也奔波于草场之上,而不同得是他有着一项对牛羊来说稍稍可怕的工作——打耳标。
打耳标是河南县开发有机畜牧的新措施,通过特殊的耳标每只牛羊的信息都会录入其中,将出生日期、所在草场生长状况等,做到信息追溯,蒙古人追寻智慧与科技在他们的草场上的再次体现。
青海省河南县蒙古自治县,世代栖息在草原之上,人们对自然的感恩与爱惜,让洮河能不停歇的流向远方。而这河流的另一头会牵动多少神往的游客纷至沓来呢?
这天,一位大师来到索南发现的洮河源头供水祈福诵经。神秘的经文与清脆的铃声在这人迹罕至的溪涧回响。万物生灵对洮河美好的祝愿,依托着诵经顺着源头漂流而下,游遍整个河南天堂。
+86(10)85717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