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渔网一点点收紧,平静的湖面开始沸腾。这样的场面,在位于长三角中心的天目湖冬季,年年上演。亚热带季风气候,使这里干湿冷暖,四季分明,因此有着鱼米之乡的美誉,
丰富的物产在勤劳智慧的溧阳人手中巧妙的转化,彼此依赖的皮壳之下都潜藏着鲜为人知的故事。
此时天目湖宾馆后厨正在制作每天最叫座的招牌菜——天目湖砂锅鱼头。鲜美的食材,就是来自天目湖的大灰鲢。
朱顺才,今年65岁,是天目湖砂锅鱼头的创牌人。每逢周末,他就要比平时更早的投入工作。无论是本地还是来自南京、上海、杭州等周边城市的游客,都会慕名而来,争夺天目湖宾馆的一席之位。
朱顺才采访同期声
天目湖盛产大灰鲢,70年代生活比较困难,人家吃鱼要吃肉,不要吃头,我看到天目湖里这个大灰鲢的头特别肥大,把他扔了又可惜,我就想个个办法,把鱼头用砂锅煨制,经过多少次的研制以后,就烧成了砂锅鱼头。 一只七到八斤的大灰鲢去鳞去腮,在头后三分之一处剁下,热油煎黄后捞出放入砂锅中,注入甘甜清冽的天目湖水,撇除浮油,配以简单的作料,保证鱼特有的鲜味,文火煨炖,两个小时后,便可送上餐桌。
在82年的时候,七十五个国家的大使和夫人领事馆领事,到我们沙河水库(天目湖水库)来考察,我们就用沙河水库的鱼做了全鱼宴招待了,当时外宾吃了以后,用鱼汤当酒干杯,后来慢慢的沙河水库的砂锅鱼头就出名了。
鱼头上桌有个特别的仪式,请客人为鱼头揭封,同时送上美好的祝福。客人们会邀请朱顺才合影留念。在繁忙的日子里,朱顺才在酒店要来来回回走上几万步,手握清单,穿过酒店长廊寻找对应的房间,与熟悉或陌生的人打个照面,彼此微笑的背后是他几十年来对这份事业的坚守。
天目湖砂锅鱼头必须选用天目湖里的野生大灰鲢还要天目湖的水,鱼一定要新鲜的,新鲜的鱼现做现吃,所以我们这个天目湖的鱼的特点就是鲜而不腥,肥而不腻,汤色乳白,原汁原味。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生存之道。天目湖水的馈赠,养育了依水而居的溧阳人,而他们同样更懂得感恩与珍惜。湖面上的捕捞工作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作为天目湖大灰鲢的唯一获得途径,捕捞队严格管控捕捞次数和行为,捕捞工作者都是经验独到的老师傅,几十年与这片湖水朝夕相处,和朱顺才一样对天目湖 有着深厚的情感。 从赶网到收网起鱼需要整整一天的时间,捕鱼工作结束,小鱼则被放生来维系整个水库的生态平衡,被上天厚爱的人们,等待来年的馈赠。大量的新鲜大灰鲢第一时间推向市场,不仅满足游客的需求,也成为溧阳人生活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道菜肴。
在结束一天的工作,朱顺才要驱车赶回市区的家,每天往返十六公里,四十年如一日,他已经习惯这种日复一日的工作节奏。平凡里有一份伟大的坚持,而他和天目湖砂锅鱼头的故事又似乎在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与每一个陌生人的谋面,可能意味着一块鱼头带他们走入溧阳这座城市。
+86(10)85717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