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开启“法治乌兰牧骑”普法活动
乌兰牧骑,蒙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1957年,一支名为“乌兰牧骑”的红色文化工作队诞生在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上。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的回信中,鼓励队员们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对乌兰牧骑回信精神的鼓舞下,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司法厅、文化厅结合区域特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出的“要创新宣传形式,注重宣传实效”的要求,创造性地提出了打造“法治乌兰牧骑”普法品牌的思路,把法治宣传融汇到乌兰牧骑的创作演出中,传承乌兰牧骑精神,为全民普法注入新的生命力。
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厅长毕力夫为宁城县“法治乌兰牧骑”授旗(阿拉腾苏和 摄)
内蒙古自治区活跃着75支乌兰牧骑队伍,演职人员3000余人。“法治乌兰牧骑”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各地乌兰牧骑闻风而动,投入到法治文艺的创作和演出中,成为一支深受群众欢迎的普法大军。
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厅长毕力夫接受采访(颜安 摄)
5月23日,赤峰市翁牛特旗布日敦嘎查的牧民们听说乌兰牧骑来了,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嘎查看演出。让牧民觉得新鲜的是,舞台旁边还多了一个法律咨询台。演出结束后,牧民们围拢在法律咨询台前问长问短,随行的律师和司法行政干警有问必答。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布日敦嘎查蒙古族牧民刘桂荣说:“玛奈(我们的)乌兰牧骑把法律送到了咱家门口,让我们知法用法,从此我们遇到法律问题不会犯愁了!”
在宁城县,活跃着一支法治文艺说唱团。他们把法律知识融入到小品、表演唱、竹板儿书、评戏等老百姓喜欢的艺术形式中,原汁儿原味儿地搬到舞台上,观众看得懂、听得真、记得牢。目前在宁城县,这样的法治文艺宣传小分队已经达到19支,总人数近千人。而在全区各地,在“法治乌兰牧骑”带动下,“法治文化大院”“普法志愿者协会”等各类民间文化普法力量不断涌现,蔚为壮观。
内蒙古自治区在全国首创的“4k智能机顶盒公共法律服务终端”。让偏远地区农牧民“打开电视就能解决法律问题”,轻点遥控器就可以同最优秀的律师面对面交流,轻松学习和咨询法律知识。据了解,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已有近50万户农牧民安装了4K机顶盒。借助4k智能机顶盒的现代手段传播法治文化,是“法治乌兰牧骑”新时代、新发展的集中体现。
<span style="font-size:16px;font-family:" line-height:2.5;"="">来源:光明网
咨询:18701624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