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傈僳勇士
中国故事
2018-10-06浏览数:

 

  云南傈僳族人口675570人(2006年)。主要聚居在怒江州傈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丽江、大理、保山、德宏、临沧、普洱、楚雄、昆明等州市。据有关历史资料记载,傈僳族在唐代始称“栗粟”,即傈僳族。

 


  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怒江方言和金沙江方言两种,由于方言的语音大体相同,可以相互通话,甚至与缅甸、泰国、印度等国的傈僳语也想通。历史上没有文字,外国传教士曾创制老傈僳文。20世纪50年代初,创制新傈僳文。

  傈僳族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为争取生存权利、自由和平等,进行了不断抗争,但大多以失败告终,于是被迫大规模迁移。这就形成了今天傈僳族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点。一般居住在高山和半山区,少量居住坝区。村寨大部分建在近水靠山的向阳坡上,大多以同一个氏族和部落组成,血缘氏族是构成村寨的主要核心。

 

 


  傈僳族的住房过去以竹木结构、土木结构为主,现已有砖木、砖混结构。主要信仰基督教,也有少数信奉天主教。民间口头文艺,以讲述和歌唱的方式传承下来,还有自己丰富的民歌、音乐和舞蹈等。射弩箭是傈僳族民族体育的强项,具有惊、险、奇、绝等特色。在全国、全省性民族传统体育比赛中屡屡获奖。

 

 


  傈僳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阔时节”和“刀杆节”。庆典活动中有“跳火海、上刀山”和身背溜板“飞渡怒江”的绝技表演。“上刀山下火海”是傈僳族刀杆节上表演的特技。“上刀山”是把32把锋利长刀绑在两根长12米的粗栗木杆上成梯子形状,表演者要赤脚爬上去;“下火海”就是要赤脚在栗炭上打挑,触目惊心。“上刀山下火海”表现了傈僳族英勇无畏的精神。刀杆节已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返回顶部